會閃閃發亮的生活,才是我想要的  
撰文:陳俐君 攝影:Peter Chao(IG:peter_chao_photographer)
「Youtube!」就算現在回到台北,好像還能聽到魚老闆在耳邊大聲喊著。


兩人一貓,再加上小幫手,小巧但明亮的空間是坐落在小巷內的食山海2.0,一間和客人攜手打造的綠色永續飲食店家。和客人一起不是誇飾,當初從1.0準備搬遷到2.0時,魚老闆說他又中了老屋的迷人陷阱,磨石子地和老磁磚有多浪漫,整理起來就有多辛苦,他笑說在裝修時真的來了好多人,有些是認識很久的老朋友、有些只是剛好來吃過飯的客人,但所有的所有,都像是他的「天使投資人」!



端詳食山海的店內空間,清透的白光加上半開放式廚房,除了水電鐵工交給專業師傅,白牆的油漆、店內的木作,甚至門口的大門,通通都是靠自己和朋友們一天一天用耐力和汗水堆積起來,喔對,還有淚水,因為魚老闆說,這些來幫忙的朋友們沒人要求工資,也沒人爭取什麼條件,就只是有力出力、有技術出技術,真的就像手足一樣,把這個空間給生出來了。

(食山海2.0能夠重新開幕,靠的是自己還有大家的幫忙)
食山海2.0能夠重新開幕,靠的是自己還有大家的幫忙

知道自己吃了什麼,是很重要的事

目前2.0部分延續1.0的裝潢風格,牆面上仍掛著食材地圖和生物標本,小小的牌子上寫著「食材本來就長在土地上,只是我們離它越來越遠」,一旁的綠食宣言掛布和食材介紹小卡,細細點綴出食山海的經營理念。
(店內的牆面空間裝飾)

(店內的牆面空間裝飾)

來到一間店,習慣先掃視有沒有小黑板,通常在那上面會有當日的隱藏菜單-香蕉樹葡萄優格冰淇淋、樹葡萄氣泡飲、花生焦糖起司蛋糕、桑葚巴斯克,救命看起來都好好吃。翻開菜單也會被用心的註解給感動到,不只是品項和價錢,每一頁都像是餐點的身分履歷,清楚寫出食材的出處,還有花蓮的豐沛,你知道自己吃了什麼、它們來自哪裡、又是由誰種植養殖。 點餐、等待、上菜,接著花150秒仔細介紹山海碗裡的食材:「主餐是自然環境成長,高品質低溫熟成的花蓮網室豬,搭配富里有機富麗米,配菜有紅葉部落的福利蛋,啊!可以嘗試一下旁邊的胡蘿蔔,用蜜漬的方式處理,少了讓人害怕的生味。旁邊的調味有酒泡辣椒、刺蔥籽海鹽、自製的堅果醬,都可以搭配使用。」又是低溫熟成,又是蜜漬處理,繁複的工法讓人難以想像魚老闆和Kilo,兩位都是沒有廚藝底子的人。

原先以為強調原型食物、無煎炸的餐點會很樸素清淡,但一入口完全可以感受到食材的美味,還有料理人的用心,自認算是木舌頭,平常飲食習慣又重度仰賴調味料,但那天的餐點,在回到台北2.3個月後仍然會懷念,搭配從廚房傳出的笑鬧與輕巧碎語,真的像是到朋友家作客一樣,覺得舒適又自在。

(滿滿在地食材的山海碗)

(滿滿在地食材的山海碗)


我以前也曾了無生趣的騎在同一條路上

以前是做什麼的?怎麼會想來到花蓮?過去有過廚藝的經驗嗎?一開始先用最常見的訪問三件套開啟和魚老闆還有Kilo的對話。不曉得類似這樣的小店是不是都有套公式?外地前來、尋找生活的意義、以前在當工程師,又笑又鬧,那時正好是食山海的午休用餐時間,Kilo端出整個電鍋添了一碗又一碗的飯,小幫手還有小貓黑福椒一起用餐。魚老闆說自己以前在台北當工程師,Kilo則是在Pinkoi工作,因為很喜歡海,所以選了花蓮,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在這裡落腳,扒一口飯補充:「晚上你們來喝酒,我就能聊得更多。」哈哈大笑,阻止跳上桌的黑福椒。
(一邊用餐一邊閒聊,還有跳上桌的調皮小貓)

(一邊用餐一邊閒聊,還有跳上桌的調皮小貓)


身為台北人,好像能理解魚老闆說的,下班擁擠的車陣,數十年往返如一日的路線,他說有時候真的很像自動導航,無意識的騎車,莫名其妙就到家了。一直到某一天參加朋友品牌「好日常」在磯崎舉辦的活動,在山海的圍繞還有人和人的互動下,他突然有種閃閃發亮的感覺,知道那刻的體驗才是自己想要的,便從0開始,一路摸索到現在。那廚藝呢?又是蜜漬、又是低溫熟成,自學真的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嗎?「喔,都是靠Youtube啊哈哈哈!」咦?原來網路世界能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多。

「我以前不會殺魚,那個也是從Youtube學的。」「那,我看你們有時候還會賣手工冰淇淋也是…?」「Youtube!」「那煙燻的技巧也是…?」「Youtube!」當然除了萬用的網路外,魚老闆和Kilo也會參加各種課程,像是釀酒、鹽麴發酵、自製味噌等等,充實的日子非常幸福,滿溢到了食山海的店內,來到這裡的客人也都能感受到。

(找到了閃閃發亮的日子,就要努力去延續)
(找到了閃閃發亮的日子,就要努力去延續)


喜歡的東西就用心去守護

跟著四季,也跟著認識的大哥大姐們變換食材,有時是逛市場時結識的,有時是特地去拜訪,堅持做永續飲食,是因為愛著這塊讓自己、也讓食材們閃閃發亮的土地。這讓我想到最近熱門影集《大熊餐廳(The Bear)》裡有過一句台詞:「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在餐廳裡發生。」能夠藉由「吃」,這個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,把花蓮的故事,還有對食材的尊重與理解傳遞給顧客.是很美好的一件事。

期待在未來,能夠看到魚老闆和Kilo又從Youtube上學到什麼新技巧,寫著寫著又懷念起那碗美味的山海碗了!

1752818161446


歡迎分享此文章~